大家久等啦,千呼萬喚(?)的免烤箱又免揉懶人麵包食譜終於來了。因為我的製程非常的自由自在,所以做了很多次才稍微找到可以分享的邏輯(哈哈哈)。前面是里長伯閒聊,沒耐性的人可以直接拉到後面看材料跟步驟。GO!
—
來比利時之後,主食逐漸從米飯變成麵(義大利麵OR手工各種麵)跟麵包。賣米的亞洲超市和我們平常買菜的超市相距甚遠,而且交通也不太方便,所以主食就默默比利時化了。義大利麵在超市很便宜,手工各種麵和麵包的材料都是麵粉,在比利時也是便宜的要命又好買,非常適合我們。會自己做麵並不是我特別賢慧,而是因為亞洲超市賣的白麵通通都是中國製造,中國產品(暫不稱之為食品)充滿創造力的狀態,讓我們覺得它還是留在超市比較好。以下圖片盡在不言中。
一定是我誤會它了,刀削麵跟沙河粉都只是形容詞不是品名 (圖/優質小代書)
手工的部分可能是在手工丟到鍋子裡煮的那個PART (圖/優質小代書)
自己做麵包的理由也很簡單,雖然比利時這邊到處都有賣麵包,但是我們吃麵包的速度很快。我們每天早上都吃麵包,大食怪的我,中午在研究室也是自己帶三明治當午餐。這邊的麵包比較大,我們平均兩到三天可以吃掉台灣1.5條吐司的量。麵包這玩意兒,不是每家店都好吃的,超市的麵包我們都不喜歡,所以買麵包就是一個額外的行程。我們住在一個除了去我的研究室之外,去哪邊都不太方便的地方,因此每兩三天就要買一次麵包,就顯得很煩人。而且每周碰到麵包店休息的日子,要嘛提前買麵包但是沒有空的大盒子放,要嘛延後買麵包,但是隔天早上斷糧。買菜跟買麵包的行程還要分開規劃,這以上種種都顯示依靠麵包店維生(有那麼誇張嗎)不是一個好主意。
總之我就開始自己做麵包了。
來比利時做的第一個麵包,但是它很麻煩,要一直揉,而且要加很多奶油不跟糖豪可怕啊!
如我所說,我們每兩三天就吃掉一大個麵包,所以我就是兩三天就要做一次麵包,保證懶散、保證簡單。自己做麵包的好處是時間可以自己控制、完全知道裡面有甚麼、非常便宜,而且很有成就感。如大家所知,我是一個又懶又沒耐性的人(這樣講自己),所以今天來一個homemade麵包大公開,讓大家都有機會在家裡試試看。很多材料因為看不懂荷蘭文所以都是隨便買的,溫度火候也滿隨便,所以大家做起來可能有點傻眼。不過因為所有的成分都是自己經手,相對安心,而且這種簡單的東西也不會真正的失敗,多做幾次就抓到訣竅了,所以還是可以放心去嘗試的!就算沒烤好,說真的也不會難吃到哪邊去的,就放膽做吧!我的作法很簡單,其實真的花的時間也不多,但是因為中間要不斷等待,請大家選擇在有四個小時在家的時候再來嘗試。
此刻剛烤好的麵包
我使用的是隨便買的麵粉(畢竟我也看不懂荷蘭文),不過白麵粉的部分我選了自發麵粉,然後再隨便混全麥麵粉之類看不懂的荷蘭文麵粉。當然也沒有分高筋低筋,整個就是隨便買隨便做。酵母也是隨便買的,量也是隨便抓的(哈哈哈)但是就像我說的,這種東西真的不會失敗,所以請大家放膽下去做吧!
材料如下:
- 麵粉500-550克
- 酵母 (按照包裝上的建議用量)
- 糖 半匙
- 鹽 兩隻手指捏一點點的量
- 溫水(大約是手摸起來溫溫的溫度)
工具如下:
- 電爐(瓦斯爐也可以)
- 煮湯的平底深金屬鍋,鍋壁要是直的,不然翻面會下不去喔
- 橡膠攪拌棒(IKEA才賣30元,強烈推薦要有一支)
- 攪拌麵團的大容器
步驟 (後面有步驟細節+圖)
- 麵粉+糖+酵母,攪拌均勻
- 分四五次慢慢把溫水拌進去。
- 最後加上鹽巴,再攪一攪
- 差不多糊糊之後就放到溫暖的地方,加蓋,第一次發酵。(電鍋插電不切下去也可以,我是放在暖氣上),發酵40分鐘到1小時。
- 再次攪拌後第二次發酵,40分鐘。
- 再次攪拌,把麵團倒進鍋子裡,進行第三次發酵,40分鐘。
- 中小火加鍋蓋開始烤,大約30分鐘。
- 第一面烤好後翻面繼續烤。
- 5-15分鐘左右就可以起鍋,架高吹涼。
步驟重點+圖
1. 把麵粉酵母糖混在一起。麵粉量其實就是看每個人家裡需要的量,可以慢慢找出適合一次的份量。
糖是酵母的食物。攪拌容器要夠大,不然一發酵就通通逃獄了。
2. 為了讓麵粉吸更多水,要分次加水,並且要用溫水才會讓麵粉的吸水性更好,烤出來的麵包也才會軟軟的。容器底部常常有麵粉沒有拌進去,攪拌時要注意。
分次加水
3. 鹽巴不要不小心過量喔
加鹽巴
4. 大概攪成這樣一小坨一小坨就可以了,這個方法就是讓時間來代替我們人工揉麵包,攪拌的差不多差不多就可以了。最好的發酵溫度就是二三十度,小心不要太熱變成烤麵包XD 台灣夏天應該可以室溫發酵。上面可以加蓋也可以用濕布,目地是讓它有空氣但是又不會乾掉。我是用大塑膠盒,蓋子放上不蓋上,有人會用溼T恤或是溼毛巾蓋著。
差不多就好,一切交給時間(佛系做麵包)
5. 40分鐘到1小時之後應該變的很大,正常會有三四倍大,而且看起來麵糊變的比較平滑一點。用橡膠攪拌棒把它攪拌壓回本來的大小、排掉發酵的空氣,然後再第二次發酵。
第二次發酵之後變的多可愛啊~
6. 第二次發酵通常比較快,所以不要發酵超過一小時,而且麵團應該會變成漂亮平滑的麵糊。如果上面有蓋布,小心不要頂過頭沾到布,會很難洗。移到鍋子之前如果怕烤好脫模會沾鍋,可以在烤鍋內層抹上薄薄一層油。我的方法是,倒1元硬幣大小的食用油,然後用衛生紙推開,這樣很均勻又不會太油。倒進去之後因為內壁有油,就不要再攪拌了喔。如果有想要加堅果或是其他餡料,可以在移到鍋子之前拌入。
攪拌之後又會變小,不用擔心,它會在長大的~
7. 在鍋子裡發酵到大小差不多等於第二次發酵的SIZE後,就可以開始烤,有經驗之後會知道怎麼抓火力。中間聽到滋滋聲可以把蓋子打開擦掉上面的水蒸氣,聞到焦味是不正常的要趕快把火轉小。越接近烤好,水蒸氣滴下來的滋滋聲會越多,並且會聞到麵包的香味~~~
你看,它又變大了
8. 聞到麵包香,麵包上看起來+摸起來應該像剛蒸好的饅頭一樣有軟熟感,不能是麵糊的樣子。搖一搖鍋子,如果麵包已經微微收縮可以在鍋子裡晃動,就可以翻面了。如果翻面發現屁股並沒有漂亮的金黃色,可以再烤一段時間。翻面之後轉中火,因為主要是只為了讓背面上色,另外也讓最上層的部分再加熱烤一下。不過喜歡吃比較焦香的人也可以烤久一點啦,自已抓抓看喜歡的程度囉。
邊邊已經縮小產生空隙了,但是上面像這樣還糊糊的就不行,要繼續烤
9. 架高吹涼是為了怕屁股因為水蒸氣所以溼溼的,如果沒有架子,可以用幾根筷子把麵包墊高即可。
正面上色之後會變的很高級(誤)
剛烤好的麵包不要馬上吃,至少等降溫再吃。當天的麵包外皮會脆脆的,隔天開始就會是整個是軟的了,看自己喜歡的口感囉。常做的話強烈建議買一把麵包刀~麵包切開之後就要用盒子或是袋子保存起來。
附贈逃獄的麵糊照片兩張,請大家千萬小心不要讓它逃跑,很難處理啊~~~
喂你要去哪裡!
你們這樣對得起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