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天主教小教室

聖誕節

聖誕照片總是莫名療癒 (by網路隨便抓)

登登登登登~~~~各位觀眾~聖!誕!節!

聖誕節終於要來了!!!里長伯依照約定,今天的天主教小教室來跟大家說說聖誕節、耶穌出生的故事。

(友善複習:耶穌預產期耶穌跟你說耶穌領便當耶穌復活惹)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里長伯受洗的日子就是平安夜(不是平安夜名床)(第四台的廣告真的好洗腦)。那天晚上的領洗彌撒,老神父的講道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很多人以為天主教信仰最重要的奇蹟是耶穌復活,但是其實最重要的是奇蹟是耶穌誕生。耶穌誕生是一切故事的開頭,沒有這個,就沒有然後了。

當然啦,主角沒出生,後面劇情自然是演不下去,但是耶穌降生的重要性可不僅在於提供男主角。耶穌的降生,讓我們看見耶穌富有人性的一面。他不是生來就是外掛全開的男主角,他先是個沒有聲音的胎兒、在找不到住宿的馬廄中落魄的被生下來、然後一生完就開始逃難,簡直悲劇男主角。他一出生並不會講話也不會走路──相比於隔壁同學釋迦摩尼佛一出生就走路,而且七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出生第一句話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強大氣場──剛出生的耶穌寶寶基本上就是一坨平凡無奇的路人嬰兒。

人家的教主登場氣勢就是爆炸強的啊 (by維基圖片)

耶穌出生的故事,被瑪竇福音(Matthew)跟路加(Luke)福音比較大篇幅的紀錄過。耶穌的父母是瑪利亞(Maria)跟若瑟(Joseph),瑪利亞當時跟若瑟已經訂婚了,但是還沒有正式結婚,所以也沒有住在一起。為了篇幅的關係,我們快轉一下,總之瑪利亞因為口頭答應了天使,立馬懷了耶穌。養父若瑟則什麼都沒做就貌似當了免錢老爸,是一個差一點點就變成藍色蜘蛛網裡面悲情配角的男子。不過其實若瑟很有意思,他在整本聖經當中,一句台詞都沒有、也不是耶穌的親生爸爸,但是他在耶穌出生的事件中,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

當時若瑟知道還沒過門的未婚妻居然已經懷孕,本來想要悄悄解除婚約。但是,他做了一個夢(導播麻煩下音樂)。夢中天使跟若瑟說,這個來路不明的孩子是因聖神所懷的孩子,要若瑟仍然迎娶瑪利亞,並給孩子取名叫耶穌。若瑟因為這個夢,就娶了瑪利亞。之後嬰孩耶穌因為被預言是猶太人君王而被當時的國王追殺時,也依靠若瑟夢中的指示逃亡。

若瑟在聖經中沒有聲音,但卻對夢中天主的信號堅定不移。耶穌生命中的一切細節都是有意義的,會被託付當小耶穌守護者的男子也不是一般的男人。若瑟是一個祈禱的人,一個與天主有親密來往的人,所以他可以辨認天主的訊號、並毫不懷疑的行動。

若瑟的夢可以跟天主連線,我的夢卻中二的要命 (圖: Toros Roslin, 1262)

耶穌出生的那天,剛巧若瑟跟瑪利亞正到白冷城做戶口普查的登記,沒有電腦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得回到老家做登記,白冷城裡塞滿來登記戶口的人又沒有airbnb可以先訂房間,所有的住宿都滿了。若瑟跟瑪利亞看起來不太有錢,兩個人最後居然窩在馬廄過夜。就在那個夜裡,耶穌出生了。記載聖經的人顯然是男人,聖經當中完全沒有記錄瑪利亞生產的過程跟痛苦,上一句還在講要登記戶口,下一句就是耶穌出生了(登登)。生了小孩但是沒地方放(馬廄嘛..),所以就先把耶穌放在馬槽裡面將就一下。所以耶穌出生的時候就跟白雪公主一樣,基本上是被一堆牛羊馬啊之類的動物所圍繞起來的。

聖方濟於1223年在格熱橋搭了歷史上的第一個聖誕馬槽 (圖: Cappella del Presepio, Greccio, Italy)

那時候同時還有兩批人馬也趕來目睹了耶穌降生的夜晚。

第一批人是三個東方(中東)來的賢士,有些人會說是三博士,不過不是指PhD,而是指有廣博學識的人。三位賢士善於觀察星象,發現猶太人君王誕生的星象,就跑去問了國王新國王在哪邊(有夠白目),讓國王萌生對嬰兒耶穌的殺機。三個賢士靠著星象找到嬰兒耶穌,並送上三樣當時非常珍貴的舶來品禮物:黃金、乳香、沒藥。這三個昂貴的禮物也暗示了耶穌的三個角色:代表君王的珍貴黃金、代表祭司舉行儀式時焚燒的乳香、代表犧牲而可做為處理屍體使用的沒藥。見完耶穌之後,三個賢士也如若瑟一樣依照夢中的啟示,為了不讓壞國王知道耶穌在哪裡,走了另外一條路而沒有循原路回家。

十四世紀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記載了旅行文學及占星、海洋等知識,裡面也畫上了三王朝拜耶穌這個歷史上重要的長途旅行 (圖: Catalan Atlas, 1375)

另外一批來看耶穌寶寶的人,則是夜裡在田野守護羊群的牧童。天使帶了大批天兵天將去通知牧童救世主誕生,並給了他們地點跟標誌(躺在馬槽的嬰兒確實很難認錯)。

耶穌降生的場景中,有堅定相信天主而接納了這個超自然嬰兒的瑪利亞和若瑟,他們給我們勇氣回應天主的邀請,即便有時候天主對我們的邀請看起來不只不合邏輯,而且令人不安;有遠道來朝拜耶穌的外國人賢士,他們辨認出耶穌的天主身分,事後走了另一條路回家,讓我們知道當一個人真正的遇見了耶穌,就不會再回去走他原本走的路了;還有在田野守夜的牧羊人,提醒我們耶穌出生首先通知的是窮人、沒有讀過書、辛苦工作的人。耶穌帶來的訊息是屬於窮人的好消息,而不是給達官顯要的。

牧羊人不會占星、觀察星象,看起來好像也不太會做夢,於是天主就直接派天使去通知,還拉了天兵天將大合唱。在這些人當中,有些人是做了一個夢就行動、有人觀察到了徵兆去行動、有人是看到天使跟天兵天將於是行動。天主從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邀請他們,但是因為他們都行動了,所以他們都得到/見到了耶穌。聖誕節也是天主實踐對猶太人的許諾、讓救世主降生的日子,祂將祂所許諾的救贖具象化,具象到這個救贖有了一個自己的名字。

今年和乙仙一起在比利時搭的第一個比利時聖誕馬槽

聖誕節在很多文化中,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因為聖誕節的本質就是新生命、家庭、歡慶。過去在舊約中,天主的形象就是一個易怒又嚴厲的偏執老頭(驚);但是因為耶穌出生了,而且變成一個軟軟香香(其實在馬槽裡面可能不太香)的嬰兒,整個天主敘事的線條就變得柔和起來。天主不再是十萬八千光年之外的遙遠獨裁造物主,我們也不再是比螻蟻更渺小的塵埃。我們可是耶穌的朋友、耶穌的兄弟姊妹、耶穌在人生online的好夥伴耶!耶穌懂我,耶穌也會支持我。他願意從十萬八千光年外過來,最無助的嬰兒開始,當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木匠之子。他慢慢花十幾年長高、花三十幾年搞清楚自己是誰、要來做甚麼。他從無所不能的天主,變成墊腳尖都還拿不到桌上麵包的人子(還可能被爸媽打手不准偷吃)。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親愛的里民,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想跟你一起,因為他愛你。願你在即將來臨的聖誕節,經驗到耶穌帶來的平安、喜悅、溫暖。聖誕快樂。

挪威拉普蘭的聖誕節清晨雪景 © L’Express
發表於 天主教小教室

將臨期

哈囉大家好,我是在比利時被冷得半死的里長伯,大家最近過得好嗎?這個星期天(12/1)就是天主教正式開始準備聖誕節的日子了(是說我常常從12月26號就開始期待隔年的聖誕節了XD),所以今天來講講這段「聖誕節準備期」的事情!

布魯塞爾將臨期的Plaisirs d’Hiver燈光活動 (by 網路圖片)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部分:天主教相信三位一體,也相信降生成人的耶穌是天主的兒子,按照現在的教會日曆,我們在每年12月25日慶祝耶穌的生日,而前一天晚上(24日)則是所謂的平安夜。

很重要的事情要講三遍…不是,是要提早準備!由於聖誕節是天主教會內頭等重要的大事,當然也要提早準備,這段提早準備的時間總共四個星期,它有自己的名字,叫作「將臨期(Advent)」,這個字來自拉丁文的Adventus,意思是「即將到來」。所以將臨期就是「(等待)耶穌即將來臨的時期」的意思。

將臨期在天主教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就是剛剛說的等待耶穌誕生的時期,第二個意義則是天主教新年的開始。

就跟很多古老的文化有屬於自己的曆法,天主教也有自己的曆法。平常台灣慣用的一年是新曆年,阿嬤的一年是農曆年,而天主教的一年叫作「禮儀年」;新曆年的開始是新曆1月1日,農曆年的開始是農曆正月初一,禮儀年的開始是「將臨期的第一天」。

天主教不同時節有不同代表色,年年循環。左上方大玫瑰花是新年開始 (from RCLBenziger)

將臨期開始的時間是「聖誕節前倒數第四個星期天」,所以每年天主教的新年都在十一月底的星期天,但是也因此每年會落在西曆不同的日期。 比如今年的將臨期就是從2019年12月25日星期三的聖誕節往回推算:倒數第一個星期天是12月22日第四主日 ,倒數第二個星期天是12月15日第三主日,接著是 12月8日第二主日,最後是12月1日將臨期第一主日、將臨期第一天、 天主教的新年開始。由此可知,因為聖誕節已經固定在12月25日,但不一定是在星期幾,然而將臨期一定是往前數的「第四個星期天」,因此才會造成每年將臨期開始的日期都不一樣的狀況。

謝謝萬能小畫家

天主教會在將臨期期間準備心神,迎接四個星期後的耶穌到來,彌撒當中的讀經、每日祈禱內容、教堂擺設、團體活動,也會以耶穌降生為核心,開始全方位的準備迎接聖誕節。我們常常在聖誕節看到的懈寄生擺飾並不只是商業噱頭,它也會出現在天主教的祭台旁邊喔!外面環形綠色的懈寄生又叫做降臨圈,代表不停止的生命;中間放上四根紫色蠟燭,每一個主日多點燃一根,代表漸次的準備光明逐步到來,聖誕節正在不斷接近我們。

一個超嗨的將臨期介紹影片….有點太嗨但是滿好看的 (是英文的不過音樂節奏很好)

就跟農曆過年總是穿紅色衣服一樣,教會的禮儀年也有自己的傳統代表色,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代表色。平常的尋常日子是綠色,代表「常青」;而到了將臨期(準備聖誕節)及四旬期(準備復活節)則是紫色,代表「醒悟、悔改、等待」。其實將臨期的代表色本來是藍色,更強調其中盼望的意涵,不過後來經過簡化,現在天主教會在將臨期基本上都使用紫色,少部分基督教會則習慣使用藍色。

去年美國福音派路德宗的將臨期裝飾,遠方牧師的披帶也是藍色系的 (by ELCA / Will Nunnally)

「紫色」在將臨期會不斷出現在天主教的儀式當中,從彌撒中神父穿的紫色袍子、祭台上面的紫色桌布、讀經台上的紫色掛布、彌撒服務者(輔祭)的紫色腰帶,還有懈寄生裡面放的紫色蠟燭。這四根代表四個主日的紫色蠟燭也有各自的主題,比較多教堂使用的主題依照第一主日到第四主日分別是:醒悟主日、悔改主日、喜樂主日、平安主日。這提醒我們將臨期的四個階段:我們從新年開始,仿若大夢初醒發現將臨期要來了、又過了一年;然後我們悔改自己的所行所作,也悔改我們過去日子中該做卻沒有作的;接著我們被新生命、耶穌及將到來的喜樂所充滿;最後我們在臨盆待產的日子領受到隨著耶穌降生帶來的平安。通常教堂會把懈寄生的第三根蠟燭 ── 也就是第三主日的蠟燭用粉紅色代替,以表達歡欣喜悅。無論如何,將臨期就是我們天主教徒在這樣充滿燭光、喜悅、生命等等的冬日中,開始準備新年、新生命及新的生活的日子。

教宗2018年將臨期的彌撒,可以看到紫色的彌撒祭衣、祭台前的紫色蠟燭及將臨圈 (by 梵諦岡電台)

天主教的一年從等待耶穌降生開始,就跟我們教會的信仰一樣,我們總在等待耶穌到來。在這四個星期的時間內,我們保持對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也提醒自己妥善準備身心,迎接我們耶穌信仰的第一件大事──天主的兒子來到我們中間,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而且他將從一無所有的嬰兒開始學習長大,跟我們一樣,曾經學走路跌倒撞傷膝蓋、也曾經哭泣希望被安慰擁抱。

天主教現在偶爾還是會使用藍色當作禮儀顏色,主要是在與聖母有關的儀式中
圖 / 2019年1月26日 教宗在巴拿馬安提瓜聖母大殿主持祝聖祭台的彌撒 (by 梵諦岡電台)

發表於 天主教小教室

about 聖經

嗨,大家好,歡迎回到天主教小教室(熱情揮手)。繼上次的復活節專題,這次我們來跟大家講一下《聖經》。

按照往例,我們先來說一個小故事。幾天前(4/30)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日本正式告別「平成時代」,而開始改用新天皇—德仁天皇的年號「令和」。隔天我的好朋友因為震驚於打工處的同事居然不知道此事,而跟我有了如下的對話。

現在想想,我這種朋友有時候真的讓人有點聊不下去

好的,猶太曆跟聖經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是:猶太曆跟聖經的起點都由「天主創造天地」開始。

好好好,不要急著關網頁!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在說的是,聖經的內容和猶太文化大有關係,而且在有關創造天地的部分,基督信仰跟猶太宗教分享了同一個創世神話,並且成為聖經的開頭。

猶太教的聖經寫在羊皮捲上,成年禮要朗讀聖經表示長大 (網路圖片)

就算對於基督宗教再陌生的人,大概都知道《聖經》是一本書, 有可能也知道《聖經》有分成新約跟舊約。這個大致上是正確的(我累了,以下省略書目框框)。

聖經現在確實被裝訂成一本書,但是它其實是由很多「不同作者」的小作品所集結而成的一個組合。聖經並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一本書,相對摩門教表示摩門經真的是來自天使給的一部黃金書(是說人家已經正名了,應該叫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經喔),聖經甚至不是寫於同一個時代;而是橫跨數千年由許許多多在不同時代不同人不同語言所寫成、流傳的經典。在漫長歷史中由不同猶太團體傳承的不同組合福袋,最後千辛萬苦才在某些宗教會議中有了大致共識。

是的,只是大致而已。直到今天,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聖經的組成上仍然有些微的差異:天主教聖經比基督教多了七個作品(這七部作品在聖經共1800頁內大約佔125頁),天主教跟基督教的差異我們有機會再說,不過從聖經的組成差異上來看,兩個團體的聖經其實差異不算太大。

英文版摩爾門經封面就是描繪天啟的場景 (企鵝經典出版)

聖經的內容如前所述,分成新約跟舊約。簡單的區分就是耶穌來之前,和耶穌來之後的故事。舊約故事從天主創造天地、猶太人先祖的流亡史、猶太法律規定、先知的預言,再到新約耶穌本人的故事、早期教會紀錄、信件,還有所謂最後的大預言。很粗略地來說,猶太人看舊約、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看部分舊約(驚訝吧),相信耶穌的人則看新約+舊約。基督徒看舊約,不是為了遵守舊約的法律,而是為了知道天主是怎麼在漫長的歷史中陪伴人類、準備他兒子的降生、啟示新的盟約的出現,並以整個歷史等待耶穌來。

這是古蘭經第二章(黃牛章)第35-36節,紀載天主對樂園中的亞當夏娃說不能吃禁果,
結果惡魔跑來誘騙他們去吃導致他們被趕出樂園。(網路照片)

基督徒使用新/舊「約」,是因為這些作品的主題跟筆法雖然包羅萬象,但真正在說的是天主與世人的「盟約」。我們相信,天主曾與猶太人訂下盟約,使天主做猶太民族的唯一天主,應許他們一個美好的福地並稱~霸~世~界~;耶穌來之後,這位天主的兒子更新了盟約,他做一切人的兄弟,應許我們保護跟永生。有些人相信耶穌同時應許我們物質上的豐饒富有,因為聽起來當救世主的兄弟姊妹感覺就是會很有錢,但是我個人不相信這種說法。畢竟如果耶穌是我們每個基督徒的楷模,他可是在世界上先屈辱受死才光榮復活,我們人類沒道理可以超級有錢卻不用先死過一輪。如果我們有錢,當然感謝天主,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類(基督徒)都內建富豪磁場,何況這也違反了基本的統計學啊(理工人推眼鏡)。

康希是亞洲成功神學的代表牧師之一,有興趣可以估狗一下

在基督宗教當中有一個常聽見信條就是「聖經無誤論」,然而聖經是在怎樣的層次上無誤,則有許多爭議。有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把聖經的編年史統計下來之後,相信地球只有五千多年歷史。而天主教則是相信聖經的無誤是「啟示」無誤。如果用前面的「契約」來講,那就是這個這個契約精神跟契約表達的誠意等等無誤,但絕對不是說這份合約歷經早期沒有紙本的傳唱時代和幾十世紀大家抄來抄去(以前沒有影印機嘛)都沒有寫錯字。身為從小抄課本的台灣人,你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同時聖經的寫成也受到各個時代的科學、社會學影響,如果完全字面上的遵從聖經,奴隸制度跟男尊女卑都可以找到聖經根據。

感覺就是很容易抄錯啊 by網路圖片

最後說一下天主教對聖經的態度。天主教明白聖經的成書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但是我們願意相信,由於天主聖神才是這整本書(或是這套書)背後的真正作者,所以聖經無違誤地傳達了天主啟示。我們相信聖經就是天主說的話(又稱聖言),它是天主對人類的表達,就像天主利用耶穌來表達他自己一樣,而聖言跟耶穌其實正是同一個事實。這個part有明確的聖經根據,若望福音第一章第14節: 「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白話文就是:聖經就是耶穌。

好,你現在可能有點頭暈(扶),但是你仔細想想喔,這樣反而沒有BUG了。

基督宗教都說三位一體是天父、耶穌、聖神(聖靈),但是我們都知道耶穌兩千年前才出生,那難道耶穌出生前,天主長期處在一個三缺一的狀態嗎?

不是這個三位一體!! from: Comic Vine forum

當然不是,耶穌打從一開始就跟天主同在了,他是天主對人類無盡的表達,他是天主口中的話語。在創世紀中,天主不斷的說:要有這個、要有那個。如果沒有別人,他在說給誰聽呢?答案是:他對著這個世界,透過他的話(聖言),一起創造了世界,而這個聖言在兩千年前又再進一步的具體成為耶穌。所以天主教非常重視聖經,並且新約舊約都讀。

在飛天意麵神教中也有創世故事,不過麵條怪物當時喝醉了 by Niklas Jansson

天主教更進一步說明,天主教會是一個房子,支撐天主教信仰有兩根大柱子,一個是聖言(聖經),另一個是聖傳。我們先忽略天主教可能建築構造概念不太好,不知道一個面至少需要三個點支撐這件事情,聖傳指的是天主教會內代代相傳對於天主的理解。畢竟聖經也就約莫兩千頁,本來就不可能甚麼都寫上去,然而透過聖言和聖傳,類似紙本與口傳,我們的天主教信仰才得以建立。

自體發光的耶穌寶寶 by Gerard van Honthorst (1622)

好的這集字超多,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天主教小教室我們下次見囉~~

發表於 天主教小教室

復活惹

前天我們說到耶穌在星期五被釘死,現在我們繼續來說後面發生的事情。


根據猶太教的傳統,一天的開始跟結束是從日落開始計算而不是午夜12點,所以星期五日落之後就算是星期六了,星期六正是猶太人的安息日。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十字架死亡,由於安息日猶太人不能工作,所以也來不及處理耶穌的遺體,在當天下午便倉促放進墓穴當中。

直到安息日過後,並且清晨天亮,也就是一年一度逾越節星期天的那天,幾位婦女便趕去處理耶穌的遺體。這時候他們發現遺體消失了,墓穴內有一個天使跟他們說耶穌已經復活,之後復活的耶穌便跟門徒在一起,待了40天之後才整個活人升天,旁邊有天使表示he will be back。

對天主教來說,耶穌就是猶太人所相信的救世主、天主的兒子,只是耶穌來的方式不是如他們期待的帶著天兵天將來坦猶太人,而是騎著小毛驢宣講愛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比軍隊的力量更強。

耶穌來之前,人跟天主的關係一直都很遙遠,是不可親近的至高者,但耶穌親自來了,他是活生生的人類,所以懂我們的痛苦掙扎。也因為天主的兒子親自來當人類了,所以我們是耶穌的手足、朋友,我們從神vs人的階段進展到人人都是天主子女的階段(天主手比愛心)。耶穌的復活就發生在猶太人的逾越節,因此逾越節的意義被復活節的意義所覆蓋,上下裂成兩半的祭壇帷幕,顯示過去隔開神聖與凡俗的區隔,因為耶穌的犧牲已不復存在。

當時奴役猶太人的埃及,是後來奴役我們的人性罪惡及死亡的陰影;逾越節時殺掉的健康小羊,由天主之子耶穌取代;羔羊血保全了猶太家家戶戶長子的生命;耶穌的犧牲保全了全世界人的生命,保證了未來我們死後的復活。人類世界從此不需要再過逾越節了,也不需要依照猶太傳統年年向天主祭獻贖罪,因為天主的兒子親自成為獻祭的小羊,一次而永久的完成了贖罪的祭獻。

直到今日,全球天主教會在復活節前一週的星期天,慶祝耶穌光榮進耶路撒冷。我們會拿到祝福的樹枝帶回家保存一年。接下來的一週是聖週,聖週一、二、三之後,在聖週四晚上紀念最後晚餐,聖週五紀念耶穌受難,聖週六晚上是復活節前夕守夜禮,而星期天就是復活節;我們有時候也會用「逾越節三日慶」來稱呼從聖週四晚上、聖週五、聖週六、星期日這整整三天。今年讓巴黎人崩潰的就是在這最神聖的時刻,巴黎聖母院居然在聖週一失火。

台灣常常用適合防身的鐵樹枝當聖枝 by網路圖片

另外,滿多人好奇問過的冷知識,復活節到底是甚麼時候?有發摟上集的朋友就會知道,復活節的日期就是猶太逾越節的日期,而猶太人過的是陰曆,所以確切日期在當今的曆法中是每年浮動。

精確的算法是:春分之後的第一次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好的,里長伯的天主教小教室我們下次見,歡迎大家點播有興趣的天主教主題喔(手比愛心)。

發表於 天主教小教室

復活節

今天是聖週五,英文叫Good Friday,正式的天主教中文名稱是耶穌受難日。有人想聽我說說耶穌的故事,這麼難得有人對耶穌他本人有興趣,里長伯決定特別寫成一篇文章,增加閱聽率。為了避免有人覺得我是自導自演假裝媽祖託夢,截圖如下。

了不起負責,有圖為證

先穿插一個內行人的小故事,前幾天和乙仙在法國萬里長征徒步征服巴黎的時候,他問我,我最重要的朋友是誰。我說:「耶穌。」

她微微翻了一個白眼說:『還活著的。』

「他復活啦。」

『我是說人類。』

「耶穌是真人也是真天主。」

『…fine,說一個我也認識的!』

我看著她,表情顯示為:你確定你要說你不認識他?乙仙認輸說:『好!那除了耶穌之外呢?』

耶穌的故事很簡單但是又有點複雜。簡單的點是耶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史實的部分就是有個叫耶穌的猶太人,按照猶太教的命名方式他的猶太名拼音應該是叫Yahushua ben Yosef,也就是若瑟之子耶穌Jesus son Joseph。他在兩千年前的某個星期五被猶太人送上十字架釘死,有些人,主要是基督徒,相信他在兩天後的星期天早上復活了。

複雜的地方則是他的宗教脈絡和意義。我大概分成三個方面來說,首先是猶太教的背景,再來是按照聖經記載的耶穌的受難故事,最後則是今日天主教會的復活節。媽祖婆…不是,我是說熱心網友關心的主要是中間那一個,不過如果不說明猶太教,很難解釋耶穌故事的宗教意義,所以還是一起說說。

首先先說猶太教的part。

猶太教是非常古老的宗教,他們的曆法從公元前3761年就開始了,迄今5780年。猶太人一直相信他們是天主特別挑選的民族,按照猶太人所相信的舊約聖經,四千年前他們曾經在埃及被奴役,而且一口氣被奴役了430年,直到天主命令摩西帶著猶太人離開埃及,還幫他露了一手著名的摩西分紅海成功帶猶太人擺脫追兵離開埃及。這個故事迪士尼有做成動畫,叫做埃及王子。現成的奴隸要舉家離開,埃及法老王當然不願意,所以摩西在天主的幫助之下不斷顯示奇蹟,包括招喚蝗蟲、家畜死掉、尼羅河水變成血等等。但是法老王還是一直鐵齒不肯放人,最後天主放大絕,殺掉全埃及境內人畜的長子,法老王才放手讓猶太人離開(雖然後來還是反悔)。

摩西小時候可能用過這招躲避洗澡 by網路圖片

當時全埃及境內人家的長子都死掉了,只有猶太人沒有。那天是星期天,猶太人按照天主的指示,前一晚在門框塗上羊血做記號,天主看到門框有羊血就會跳過這一戶,這個「跳過」又稱為「逾越」,猶太人直到今天,仍然每年紀念逾越節天主從埃及人手中拯救了他們的祖先。

逾越節有很繁瑣的指示,其中一個就是要殺一隻健康的羔羊祭獻給天主,因為天主在埃及保全了他們的性命。

接下來來到聖經。聖經中有四部故事,以不同角度記載了耶穌的生平。耶穌在行了許多奇蹟、給了猶太人不同於過往傳承的教導後,被猶太人當中的宗教人士所仇視,而他復活死人以及宣稱自己就是天主的兒子、救世主這件事情,更讓猶太教的保守人士、統治階層大為不滿,於是便圖謀殺害耶穌。

耶路撒冷一直都是猶太人的聖城,在當時也是。耶穌在逾越節的前一個星期也來到耶路撒冷來準備過逾越節。雖然不受到猶太統治階級的喜愛,但他進耶路撒冷的時候被民眾夾道歡迎。他騎著小毛驢進耶路撒冷,百姓拿許多樹枝或是自己的外衣舖在地上,讓他走星光大道。然而接下來的星期四晚上,猶太人在耶穌和門徒一起吃晚餐的時候把耶穌抓走了。

聖經上鄉民就是用中東常見的棕櫚樹枝 by網路圖片

沒有死刑制度的猶太人把耶穌交給羅馬政府,要求羅馬政府按照羅馬的法令處死耶穌。在審判的時候耶穌都沒說話,羅馬官員找不到耶穌的罪狀。直到他問耶穌是不是真的是救世主,天主的兒子,耶穌終於開口說沒錯,而且他還會乘雲再來。猶太人聽到都抓狂啦,就不斷要求處死耶穌。最後,他們在星期五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相傳耶穌在星期五的下午三點斷氣,在他斷氣的時候猶太祭壇的帷幕從上到下裂成兩半。耶穌的屍體在黃昏前被送進石頭的墓穴封起來保存,並有羅馬士兵在墓穴前看守。


好的,今天是4月19日星期五耶穌受難日,我們先停在這邊。星期天,也就是復活節當天,我們會把接下來的故事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