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100種生活方法

電爐煮白飯

最近吃很多白飯,連早餐都吃白飯,我發現白飯是最適合我的主食,吃完身體很舒服又不太會餓。不管是吃麵包還是吃稀飯,我都很容易餓,後者除了很容易餓之外,還會讓我昏昏欲睡。隔離之後我們家變成艾瑪掌廚,我的工作除了洗碗之外,大概就是煮飯,最近煮出來的飯都很好吃,記錄一下煮飯的過程。

我煮飯的工具與材料如下:

1.電爐

2.康寧鍋

3.壽司米350克(我們買的是義大利種植的壽司米,10公斤18.9歐)

4.水475克

5.檸檬半顆或檸檬汁少許

大家排排站好

我會用過濾水洗米,洗完瀝乾,再加入475克的過濾水,米跟水的重量比例為1:1.35。今天忘記要先泡米就加了檸檬汁,索性就直接煮了,會加檸檬汁通常是因為手邊有檸檬,我自己覺得加了檸檬汁飯好像比較香,但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

1.電爐轉大火,我們的電爐是Max
大火煮了15分鐘後長這樣
2.白飯煮到有些濕濕的但偏乾的時候,大約是煮了20分左右,轉中小火,我們的電爐是3號火
3.白飯看起來煮好的時候,時間是半小時,熄火
4.用木匙翻一翻
5.蓋上蓋子,翻完飯後上面是滿滿的水蒸氣,用電爐的餘溫,悶15分鐘

從開火到悶好飯歷時45分鐘。以往我都會把米浸泡半小時再煮,這次沒有這道程序,飯還是蠻好吃的,經過這次之後,之後就不會強迫症每次煮飯都一定要泡米。

每一台電爐的火力都不同,這是我們家第三台電爐,火力比上一台小很多,因此剛換電爐的時候,還沒有掌握好溫度,常常煮出失敗的白飯,不是火開太小,煮出裡面夾生外面軟爛的飯,或是火開太大,把飯燒焦,總之,是歷經過慘烈的過程才有今天的,所以火力的調整還是要以自家的電爐為主。

這個方式也可以用瓦斯爐煮,我也用不沾深鍋煮過,在網路上看到鑄鐵鍋與土鍋也可以,不過一般家庭比較常見的應該是不銹鋼鍋與不沾鍋。如果有一天大同電鍋壞了,又要煮白飯的話,就可以考慮這個煮法。

發表於 100種生活方法

居家隔離廢話日記3

隔離進入半個月,眼看三月就這樣結束了,這半個月好像過的蠻慌亂的,除了真的是關在家哪都不去之外,比較規律的事情就是每天散步、兩個星期採買一次。想像中隔離生活是盡量不受疫情影響,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很有朝氣的過好每一天,好好的讀書、寫作。實際上的隔離生活是,每天都接收很多疫情的訊息,歐洲一天比一天糟,雖然生理上沒得武漢肺炎,但是心理上受到武漢肺炎的影響不小,感覺焦慮,慌亂,不知所措,擔心受怕,光是克服這些心理上的擔憂就花了不少力氣,根本沒動力好好打掃家裡,一塵不染的居家環境目前還停留在幻想階段,艾瑪為了修改研討會的文章而心煩,我為了荷蘭文的進度跟不上而焦慮,就是一對心煩又焦慮的夫妻,就這樣過了隔離的半個月。

這半個月竟也相安無事,我跟艾瑪默默達成他煮飯我洗碗的共識,也讓我認清一件事,就是煮飯這件事還是交給艾瑪吧!讓專業的來。我自己煮飯從來不會期待明天吃什麼,都是以一種明天有什麼就吃什麼的心態過活,艾瑪掌廚之後,我開始會期待明天吃什麼了,因為他總是可以變出新花招,而且是好吃的新花招,如果他今天煮了口味重的料理,明天他就會換成清淡的,像是我們昨天吃了根本是下酒菜的可樂餅與肉腸,今天就改吃蔬菜麵,搭配昨天剩下的可樂餅與肉腸就恰到好處,一改之前我煮飯煮個天長地久他洗碗洗的不情不願的囧境。

我們也跟好友小普(典出普羅米修斯,有永遠取之不盡的小心肝)天天line上連線,每天更新西班牙與比利時兩地最新隔離情況,小普住在大城市巴塞隆納的華廈裡,我們住在魯汶郊區的小房子裡,小普的陽台看出去的是對面的華廈,我們的窗外看出去的是別人的後院,小普隔離的鄰居是在陽台上彈鋼琴,我們隔離的鄰居是天天在跳跳床上翻滾。我們也會照三餐傳照片,小普的室友是斯洛伐克人與德國人,他們的三餐就是異國料理大PK,像是斯國的馬鈴薯麵粉蛋餅與中文叫德國麵疙瘩的Spätzle,我們的三餐則是艾瑪無國界創意料理大爆發,除了照三餐傳三餐照片之外,還有川流不息的垃圾話,抒壓效果極好,人人都需要有個垃圾話群組,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德國麵疙瘩的Spätzle本人長這樣,謝謝小普照片支援

上周五一次採買了123歐的海量食物,說也奇怪,前兩個星期隔離時一直很嘴饞想吃東吃西,但是家裡東西不多,只好忍耐到預定的採買時間。按照這兩個星期的經驗,這次採買我特別買了比較多的零食,像是花生米、爆米花、玉米片,也買了很多酒,如紅酒、蘋果酒、櫻桃啤酒、小麥啤酒,全部扛回家之後,反而心如止水,像是買心安的一樣,有一種短時間內不需要離開家門的強大安全感。

前兩天傳來比利時的居家隔離時間從原定的4月3日延長至4月19日,聽到這個消息,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定到時又會延長的預感,我上網搜尋居家隔離生活指南,沒找到什麼東西,意外發現原來隔離的英文Quarantine,源自義大利文quaranta giorni,意思是四十天,比利時隔離是從3月14日到4月19日,一共是36天,也很接近四十天了,現在只剩下二十天了,想想也已經過了一半了,說要好好珍惜接下來的二十天也有點怪怪的,廢話日記不要太囉唆就點到為止吧。

發表於 100種生活方法

居家隔離廢話日記2

居家隔離快滿兩周,3月13日黑色星期五採買的食物,讓我們整整吃了兩個星期,而且還沒吃完,上一次採買完回來,冰箱滿到看到不燈光,我打開冰箱還會以為冰箱壞了,怎麼暗成一片。明天是3月27日,我們打算明天再去一趟超市。現在去超市,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去個超市像去戰場一樣,在去之前反覆考慮再三,有必要去嗎?要用什麼交通方式去?這次採買的策略是什麼?去個超市變成了一個災難片等級的行動,我們得有一個周全的考量才能去超市採買,這是我人生去超市最深思熟慮的時期了。

這兩個星期,我們只有去附近學校農場的自動販賣生乳的機器,投幣購買品質非常良好的生乳。去了一次山腳下的好吃麵包店,不過買回來之後,我們發現我們買到的麵包應該是昨天做的,口感跟香味都減少很多,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沒有抱怨的把麵包抹奶油與果醬珍惜的吃掉了,那畫面讓我想起以前在戰爭片裡面看到的幾幕,餐桌,簡單的麵包與奶油、果醬,那些食物看起來都沒有味道,吃的人也沒心情吃。

放到隔天的三明治(這個小麵包在比利時就叫三明治)真的沒有那麼香了

家裡的咖啡豆,只剩下很久之前買的低咖啡因咖啡豆,放太久所以變的很難喝,但是我又很想喝咖啡,因為最近一直提不起勁來,我還是硬著頭皮煮了難喝的咖啡,加上焦糖糖漿與牛奶,變成一杯可以入口的焦糖風味的拿鐵,用這個方式把放了一百年的難喝咖啡豆喝完了,我向來都只喝無糖的拿鐵,現在才知道原來糖漿是走味咖啡的救星。

隔離之前,我喝的最後一杯咖啡,放了很多的鮮奶油,焦糖醬與焦糖糖漿,撒了金色的糖粒,咖啡的名字叫甜美夢境,那時候我覺得這名字好像很貼切的說了什麼,但又沒有想的很清楚。這兩周下來,我大概明白為什麼那時候我會覺得這個名字很貼切了,我本來以為長時間的隔離,是進到另一種生活模式,大概就像做夢一樣,它是很真實的不真實,只是過渡,終就我們還是要醒來,還是要恢復日常運作。

但實際上的隔離生活,更像是一種斷裂,我們好像變的只有現在,沒有未來的此刻做什麼都看起來都沒有意義,也像是夢境一樣漂浮缺少真實感,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不會醒來的夢。以前我們是自然的如常生活,現在我們得費力的如常生活,抵抗這夢境可能不會醒來的想法。

隔離的好處就是吃到很多艾瑪煮的飯,這是偽裝成台式炒麵的義大利麵
發表於 100種生活方法

居家隔離廢話日記

武漢病毒全球跑透透,終於也被發現歐洲走透透了,比利時3月12日晚上發佈隔日的黑色星期五為正常運作的最後一天,從3月14日開始學校、餐廳全部關閉直到4月3日,緊接著是一路放到4月12日復活節假期。

黑色星期五那天,我們兩個人終於鼓氣勇氣第一次戴上口罩出門採買,由於武漢肺炎的情勢險峻,幾乎沒有引起什麼側目,也開始有比利時人在公車上用圍巾遮住口鼻。我們早上九點半去超市採買生蔬肉類,第一批貨扛回家後,十一點半再從家裡出發前往亞超採買罐頭與泡麵。那天我們也去了咖啡店,去喝了我們隔離前最後的咖啡,但那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那是接下來閉關一個月再也不可得的難得的熱鬧。

世界末日前的最後一杯咖啡,咖啡的名字也很貼切:甜美夢境。

疫情每天都在變化,我們隔離的生活也隨之改變,隔離沒兩天就傳來有很多公車司機生病的消息,因此公車也減班了,回想星期五那天,公車上滿滿的人,但是公車司機沒帶口罩什麼防護都沒有,只有請乘客由後門上車,我們那時候還在說,公車司機根本是高危險群。現在即使有公車,我們也不敢坐,感覺公車根本是一個小型的病毒培養皿。

我跟艾瑪住在魯汶郊區一棟分成八間套房的房子裡,一樓有公用的小客廳,本來想說,就算居家隔離,我們也可以一個人去一樓念書,一個人在房間念書,比較不會彼此干擾。現在沒有人想離開房門,就算是一樓公用的小客廳也不想去。但我們還是約定好下午四點左右外出散步,這幾天散步下來發現,原來我們是真的有鄰居的,與之前相比真的是「人潮」,平常我們住的地方就像活屍現場一樣,路上沒什麼人,頂多就是幾個人,現在大家沒地方去,就算平常多喜歡宅在家,也不得不出來走走透透氣。現在狗也出來了,小孩也出來了,直排輪、腳踏車、慢跑的慢跑、散步的散步,我們這個社區瞬間從活屍現場變運動公園。我的窗外正好對著鄰居的跳跳床,那跳跳床原本鮮少使用,現在幾乎每天都看到兩個小男孩與父母一起跳來跳去,他們大概很難想到這跳跳床會在居家隔離派上這麼大的用場。

在濃濃的末世感下,我們的生活大概如常,我的荷語課轉為線上課程,艾瑪的荷語課轉為自修課程,比利時弗拉芒區公告這學期大學課程全部變成遠距教學,意思是復活節之後學生也不用回學校了,魯汶大概會一直空到下一個學年開學,如果到時候疫情控制住的話。

這個星期一,居家隔離第三天,艾瑪再去了一趟超市,買了消毒的相關用品回家,也接手了這一波回台灣避難的留學生拋售的物資。艾瑪不時的就會清點我們家現有的糧食,並且公告乾糧不可動,只能從生鮮的食物開始吃,所以像是我嘴饞嚷嚷著想吃泡麵就會換來哈佛里小套房防疫指揮官艾瑪嚴厲的眼神。

我們平常吃的清淡,家裡雖然有零食但是並不多,因此去採買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想到要多買一些零食飲料。隔離一周下來,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變的很嘴饞,一直想吃東吃西的,原本偶爾吃的特別刺激的食物,像是咖啡、啤酒、巧克力,需要量變大了,也許是因為這個人人自危的此刻,更需要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提起精神、放輕鬆、甜蜜的感覺。下一波的採買清單就從生活必需品變成隔離必需品,我猜我們這次會買很多亂七八糟的零食與飲料,應該會照例跟艾瑪分頭走,讓小套房防疫指揮官去買嚴格的各種糧食,我去瘋狂大採購各種零嘴。

爭取了很久才吃到的香蔥椒麻口味的曾拌麵,超好吃
發表於 婚姻生活秘辛

艾瑪去超市

話說艾瑪還是小鮮肉的時候,他第一次讓我小鹿亂撞是在一個特別的地點,那個地點就是菜市場。那時候我們每周四都一起參加讀書會,讀書會前大家會一起吃飯,我們兩個人可以早一點到,都會提早到一起煮飯。

剛好順路的艾瑪,就會在去讀書會之前,先經過我的辦公室讓我搭順風車,然後我們就會一起去菜市場買菜。艾瑪那時候還是業務,所以他每次出現的時候,大概都是全套西裝或是襯衫與西裝褲,剛開始和穿成那樣的艾瑪一起逛菜市場,總是讓我很害羞,但即使我很害羞,我還是會大咧咧的買一盤我愛吃的白斬雞,看起來害羞並沒有足以遮蔽我的本性,而艾瑪就是帥氣逼人買了一條大黃瓜,穿著西裝的他拿著一條大黃瓜,我覺得他與大黃瓜都在發光啊啊啊!直到現在我想起那時候的他和那條大黃瓜都會有點呼吸困難。

「鬼怪 隧道 買 蔥」的圖片搜尋結果
那時候的艾瑪就像拿著一把蔥的帥氣孔劉,by網路圖片

後來我每次去那個菜市場都總是感覺浪漫,我也以為我們日後會有很多浪漫買菜的劇情可以演,殊不知原來戀愛時發生的甜蜜故事,是真的都不會重演的。愛情是一開始就直達高峰,接下來就是一路走下坡而已,是說如果真的是爬山的話,這樣順序蠻宜人的啊!

艾瑪會去菜市場買菜,但他不逛菜市場,他腦海中沒有這家菜比較新鮮但那家好像比較便宜那個攤子賣的東西很有意思,他的腦海中存在的就是一條沒有發光的大黃瓜,買完他清單上的東西他就會馬上走人,一刻也不多留。而基本上不逛街的我,卻很喜歡逛菜市場與超市,來比利時之後,剛開始和艾瑪去超市的時候,都還懷抱著挽著心愛的人的手臂一邊看著各式各樣色彩繽紛蔬果的幻想,而幻想這種東西呢破滅了幾次你就會看清楚現實是什麼了,現實就是我心愛的人走進超市的時候就想要出來了,哪能讓我悠哉的挽著他的手臂,更別說是羅曼蒂克了。

艾瑪到底有多討厭去超市呢?如果是我們兩個人一起去的話,一進超市他就會開始下指令分工,所以我也別想挽著他的手,他從一開始就想跟我分頭走(淚)。如果是他自己一個人去的話,你會看到他扛著一大袋食物回來,延長下次去超市的時間最大值。

但他也有耐著性子陪我去超市的時候,雖然他的耐性也很有限,有一次我們一起去超市,逛了一會,正當我停在麥片區興起想研究一下麥片種類的念頭時,我同時也聽到在我身後的艾瑪深吸了一口氣,我馬上轉頭問他,你不想逛了對不對?你沒耐性了對不對?迅速的離開麥片區往自助結帳的機器前進。就在這樣每次都草草結束逛超市這個回合,我認清了與心愛的人逛超市的這個幻想會持續的永遠的破滅下去。

發表於 西班牙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吃吃喝喝

這次去巴塞隆納很放膽的吃吃喝喝,因為西班牙的物價比較低,再加上好友的收留,讓我們真的是安心的大吃大喝。巴塞隆納一杯拿鐵3歐,在比利時至少都是3點多歐起跳,4歐也是有的。我不喝黑咖啡,去咖啡店大概點的都是拿鐵,但西班牙最常見的咖啡不是拿鐵,而是café con leche,咖啡加牛奶,比拿鐵小杯200cc左右,味道也比拿鐵濃一點,價格大約是2-2.5歐之間。

Ordering coffee in Spain is sometimes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d expect! It pays to know what to say in order to get your coffee just how you like it, so we put together this infographic to help you know exactly how to order coffee in Spain.
如何在西班牙點咖啡,by網路圖片

這次去巴塞隆納去了幾間很不錯的咖啡店,記錄一下留念,在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旁邊的Departure Coffee Co、在米拉之家附近的Onna Cafè、在專業地陪好友家旁邊的Frenesi Café。在Departure Coffee Co我點的是café con leche,味道濃郁順口,好喝到我當場買了一包他們家的咖啡豆。Onna Cafè我點的是拿鐵,因為他們有拿鐵,而且他們的拿鐵是真正的拿鐵,不是水水的牛奶有淡淡的咖啡味。Frenesi Café的咖啡也不錯,雖然沒有前面兩家好喝,但是他們的早餐很驚人,店員超級親切,而且又離我們住的地方走路只要三分鐘,是吃早餐的好選擇,吃完心情會很好。

左:cortado、右:拿鐵

我們也吃了很有名的西班牙油條churros,我們在蘭布拉大道上的Cafè de l’Òpera吃了churros,三個人分食了一杯巧克力與二份churros,剛炸好熱騰騰的churros配上不會太甜濃稠的熱巧克力,因為是三個人分,份量剛剛好,一切都是恰到好處的心滿意足。

churros很好吃,旁邊這位未成年

我們還吃了經典的西班牙海鮮飯與加泰隆尼亞地區二月當季美食烤大蔥(託好友的福,還被好友的紅粉知己兼老闆請客),因為艾瑪很喜歡韃靼牛肉,也特地跑去一家有賣這道菜的小酒館吃午餐。還去了好友的私房餐廳,我們點了漢堡與一堆炸物來吃,食物好吃便宜而且服務很好,連飲料都很便宜,小杯啤酒1歐,招牌粉紅氣泡酒0.9歐。

江江!超好吃的西班牙海鮮飯!!!
這一堆黑黑的長條物怎麼吃呢
剝開蔥頭外皮,接著捏一下根部,再把大蔥從中間拉出來,對著蔥傻笑一下(如圖),頭抬高高送進嘴裡

因為知道此行吃下去的食物熱量驚人,我們買了一堆蔬果、雞蛋、肉類去好友家,在家的時候都盡量吃的很健康,平衡外食的高熱量,畢竟我們是怎麼吃都會胖的體質(捏肚子),一邊大吃一邊減肥比較務實。

發表於 西班牙巴塞隆納

史上最受歡迎工地:高第聖家堂

史上最受歡迎工地

艾瑪說聖家堂是史上最受歡迎工地,而我們花了六小時待在這個史上最受歡迎工地裡。去聖家堂之前,如果問我對於一間蓋了快一百年都蓋不完的教堂的看法,我想我會不假思索的說,沒有時間控管的觀念。我的想法很簡單,人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能力裡去做有限的事。

高第的聖家堂完全顛覆了我的思考,高第蓋聖家堂蓋了四十三年,離世之前只見到誕生立面與地下室完工,也就是說,教堂只有一個看不到的地下室完成了,看的到的就是一面牆。誕生立面上的每一張面孔都是巴塞隆納的市民,他們與高第曾經一同生活在巴塞隆納,也在相近的時間一同逝去,但他們的容貌與樣態,卻超越時間的,栩栩如生的留在誕生立面上了。

有能力去想像一個有生之年無法完成的計畫,同時也在有生之年為此奮鬥到死,這是高第帶給我的最大的震撼。在高第之後的近百年間,建築師與藝術家像是接力賽一樣的,結合高第的設計與他們自身的才華繼續了聖家堂的建造工作。聖家堂的藝術風格其實蠻不一致的,繞完一圈後,也能很快的領會到真的是不同藝術家集結起來的作品。

建築作為一個藝術作品,我想與其他藝術作品很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很難獨力完成的作品,需要很多與他人合作來回討論修正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方案與迥異的意見。聖家堂讓我感覺高第是一個擁有壯闊的心的人,也是對很多不同可能性開放的人,我想,他應該也知道聖家堂最後的完工必定與他原本的計畫與想法落差很多,但我想他可能也不會太在意,畢竟他也是把聖家堂上一個設計師的設計改的面目全非的人。

聖家堂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書,高第先寫好大綱,再由其他人接力寫好內容。從誕生立面與受難立面分別來看聖家堂的話,根本就是兩間不同的教堂,誕生立面古典細緻的風格與受難立面現代抽象的風格,差異大到我覺得根本不能用形成對比來形容,沒有共同點的風格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Sculpture groups on the Nativity façade
誕生立面,by聖家堂官網
Subirachs' sculpture group on the Passion façade
受難立面,by聖家堂官網

聖家堂與維森斯之家一樣,充滿風格迥異的元素,雖然原因大不相同,維森斯之家是高第第一個作品,是高第的嘗鮮之作,也很有意思的,他真的盡可能的什麼都試試看。聖家堂這個高第最後一個,也是未完成的作品,則是由其他藝術家以一種向高第致敬,但又很做自己的方式,為聖家堂盡上一份心力,似乎沒有人在乎高第會跳腳。

聖家堂作為高第的作品,除了誕生立面與地下室以外,似乎只有概念上的輪廓與骨架可以說非常高第。不同的藝術家像是誕生立面那些巴塞隆納的市民一樣,用自己的才華在聖家堂上留下自己的面容。高第透過聖家堂讓我知道,的確,人是有限的,但如果一個有限的人,願意向無限開放,願意向各種可能性開放,便能夠創造出超越自身有限,一種向無限接近的奇蹟。

有生之年,高第無法看見的完工的聖家堂,2026年,希望我們可以去看落成的聖家堂

2026我要再拍一張被烏龜咬的照片